top of page

[一個屬於香港人的移民故事]

今天,我們說的是一個屬於香港人的移民故事。

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,他沒有受過什麽高等教育。然而,他血氣方剛,領教過戰火不斷、社會動蕩的不公平日子。在廣州市三水區出生的他,爲了真正的自由、爲了那長存在心中的一片理想,離開了自己的家人和兄弟姐妹,隻身 ”游水” 來到香江。


據聞,香港是一片福地,是一個只要你願意付出,就會有收穫的地方。

這年輕人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,爲了生存,他硬著頭皮的什麽東西也要試。他娶了同樣是從内地”游水”來港的妻子後,開始生兒育女。由於貧窮,他們住在石硤尾木屋區,試過營運各樣的生意。

由於寫得一手好字,他負責爲自己的車仔麵擋寫餐牌,也做過駕計程車、和親人合資做送外賣等生意。生活絕對來得不容易,但就是有一種簡單的美。他生性善良,就算做生意時被欺騙,他從不埋怨,並抱著積極的心態去面對。

1953年,石硤尾一場木屋區大火,把他們擁有的一切燒掉了。不久後,他們搬到同區政府提供的公共屋邨。在一個密密麻麻的屋子内,他們養育了七位子女。

本身生活已是非常貧苦的這個移民家庭,在非常有限的資源下,這對父母只能盡量安排把資源給年紀較小的孩子,而年紀較大的孩子就需要白天協助父母工作,晚上上夜校。這九口子就這樣挨過來了,換來的是自由的空氣,換來的是後輩的幸福生活。



 

80年代開始,内地的經濟停滯不前,這小夥子聽到家鄉兄弟姐妹的境況後,很定期的帶著孩子回到鄉下。他命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,在袋子裏面帶著鈔票和物資,帶回鄉間,把這些物資交給有需要的親人。儘管自己所擁有的不算很多,然而,善良的他願意去分享,願意去承擔。

後來,經歷了中英聯合聲明、血腥的六四事件、内地經濟慢慢起飛。他經常説,並沒有後悔當初來港的決定,認爲香港是他能力範圍内,可以爲孩子提供的最好環境,去讓他們去成長。儘管經歷了貧窮,經歷了苦況,也是值得的。

這個年輕人的七個孩子也憑著自己的努力,分別都讀上了大專,發展了不同的專業,當中有老師、有護士、也有做生意的,開支散葉、後輩足跡偏佈世界各地,有的在澳洲、有的在中東、有的在新加坡、有的在加拿大。

而這年輕人的兄弟姐妹的後裔,大多都繼續留在國内,近年城市發展,近年城市發展,過著很不錯的生活。他們的生活絕不比香港那一群的差勁。然而,大家的思想、對物質的觀念和對自由的渴望都不同。大家對很多東西的理解都不一樣;儘管血濃於水,當聚在一起時,仍然是有一種隔膜。




 
我相信,在香港,家家戶戶都有這樣的一個故事。

而這個年輕人,就是我一直非常尊敬的祖父。他現在已經在另一個世界了。身在外國的親友們,一直都非常感激當年祖父願意踏出那一步,離鄉別井,爲了自己和下一代的自由和機會,隻身來到香港。

還記得我小時候的時候,祖父會在每年歲晚帶我到年宵市場找司徒華先生,請他爲我寫一篇上面寫著 “學業進步“的揮春,把卑微的捐款捐給學運。每四年,他都會主動參與立法會選舉的投票,在回歸前,他也非常支持我們一家移民加拿大的決定。儘管沒受過很高的教育,其行爲和目光之遠大實在令人佩服。

爺爺,多謝你。



 

香港人是移民民族,我們很懂得在新天地闖一片天空。

受到這獨特基因的影響,相信我們無論是去到那個地方生活,仍然會活得好好的。 重點是,你是否願意像你的長輩一樣,踏出這一步,還是臨門卻步,又或是選擇擁抱大灣區,追求另一種生活、另一種欲望。

我經常在想,在20年後,我將來的孩子如果要回到香港探望親友時,他們的話題會是什麽? 🔷是爲何我們爲何沒穿上李寧牌? 🔷還是爲何我們連中國國歌也不懂唱? 🔷還是會問我們爲何沒有用支付寶和微信?

我不知道。但我的估計是,我們的價值觀會很不同,就好像現在我和内地的親戚一樣,永遠找不到一個共同話題。

自由是最可貴的。而選擇,永遠在你手上。




 

最後,爲大家送上演員廖啟智在電影【十年】中,語重心長的話:「千祈唔好慣,就係因為我哋乜嘢都慣晒,先搞到你哋咁。」智叔,願你安息。




想閲讀更多有關文章,歡迎瀏覽: www.themaplecouple.com

3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